找到相关内容436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敦煌莫高窟第465窟断代的几个问题

    星星,被汗王奉为顶饰。汗王下令,国内凡逢每月四吉辰,如何人不准欺凌别人,不准杀生吃肉,不危害众告天人,使其护持各自教法。汗王并赐给噶玛拔希金印和一千锭银子等无数财宝,全体应供喇嘛都很高兴,并三次大赦一切...

    谢继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1171074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禅法要旨之探讨

    自我为中心之逐步解放,乃至大悲心之真实流露;因为推己而及人,将不忍自己被杀害、不忍自己的财物遭人偷盗的心念,扩展至他人与一切众生。而且,不但不杀生,更要护生,不但不偷盗,更要布施,不但不邪淫,更要断淫,...

    胡健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271148.html
  • 印度禅与中国禅

    不怕。做事合理的话,心中就不内疚也不害怕。这是宗教说法。一般人说“心安理得”是知识论说法,是讲心中平静下来才能理解道理。虽然四个字一样,但次序变一下其含意就不同了。   戒,一般说,不杀生,不讲假话,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071355.html
  • 英伦归来话佛教——净因﹑圆慈法师访谈录

      释尊规定在家弟子遵守的道德规范由五戒组成,即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道德上的良好表现,取决于与这些戒律相应的内在品质:即对一切众生的怜爱和同情,诚实地与他人相处,忠实于自己的婚誓,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5871440.html
  • 吴智和:明代僧家、文人对茶推广之贡献(1)

    的  生趣,对于时尚品饮茗茶自然有精到的体认。由于如此清闲  寡欲,一般得道僧家也都是当代品茶行家﹔僧家因戒杀生而  远离腥秽,对于日常蔬食而养成在嗅觉上至为敏感的功能,  以故草中至灵的茶叶所含有的...

    吴智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3471649.html
  • 以憨山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“复兴”内涵

    久之凡为彼师长者,率众来归,自此始知有佛法,乃予开创之始也。」[39]类似这样的教化,亦发生于他被流放雷州时,见粤人好杀,于中元普度皆以杀生来祭拜祖先。届时,市场积牲如积薪惨不忍睹,于是他 「因作...[5] 印顺:《太虚大师年谱》(台北,正闻出版社,1977),页122。   [6] 同上,页254。   [7] 十善即十善业,乃身口意三业中所行之十种善行为,即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...

    见晔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173050.html
  • 林丽淑:和谐世界,从心开始 ——对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之几项建言

    可以同时兼顾养生与环保,同时,亦大大减少了杀生。 ...

    林丽淑 ( 美国芝加哥华藏净宗图书馆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0573305.html
  • 葛茵卡教授:佛陀:和平的使者

    不善的行为,心中必定是产生了不净念。人在杀生之前,必定先产生了极大的憎恨。偷盗前,必定先产生了贪婪。会犯邪淫,人必定先产生了极大的情欲。 人必定是先伤害了自己之后才会伤害到别人——Pubbe ...

    葛茵卡 ( 印度国际内观学院教授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373332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先生

    善则终生服膺不忘;教子有方,常告诫儿女勿捕杀虫鸟。但她一旦认定了该做的事,则虽强力亦不能挠之,可谓柔中有刚。王恩洋幼承庭训,受其母影响尤大。终其一生,除蚊蝇虱蚤外,未曾杀生。他在北京读书时即开始素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173556.html
  •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

    命终,生天善处。善生当知﹗四结行者﹕一者  杀生,二者盗窃,三者淫佚,四者妄语,是四结行。  云何为四处﹖一者欲,二者恚,三者怖,四者痴。若  长者长者子,于此四处,而作恶者,则有损耗。」  佛说是已...处了信他世,及信当来善不善业人天果报。如  是名为具足净信,受持净戒于年三长每月六斋,远离  杀生及偷盗邪行妄言饮酒诸放逸处,如是名王具足净  戒。于净闻处于现世业及当来果,修德进业,乐听般  若众...

    法舫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673736.html